廢舊書本再加工成紙的過程是一個將廢紙轉化為再生纖維,終制成新紙張的循環(huán)利用過程,涉及多個精細環(huán)節(jié)。以下是具體流程的詳細拆解:
一、預處理:去除雜質,分類整理
廢舊書本回收后,首先需要進行預處理,目的是清除影響后續(xù)加工的雜質,確保原料純凈。
分類篩選:人工或機械篩選出符合回收標準的書本(剔除嚴重油污、潮濕發(fā)霉、裝訂線 / 封面含大量塑料 / 金屬的書本,如精裝書的硬殼封面可能需要單獨剝離)。
去除非紙成分:
人工拆除書本的金屬訂書釘、塑料封皮、膠帶等;
對于線裝或膠裝書本,通過機械分離(如撕扯、碾壓)使紙張與裝訂材料分離。
破碎 / 撕碎:將處理后的書頁送入破碎機,破碎成 5-10 厘米的紙片,便于后續(xù)浸泡和制漿。
二、制漿:將廢紙轉化為紙漿
制漿是核心環(huán)節(jié),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使廢紙纖維分散并去除殘留雜質。
浸泡軟化:破碎后的紙片放入浸泡池,加入清水浸泡數(shù)小時(或通入熱水加速軟化),使紙張纖維吸水膨脹,初步分離纖維。
機械制漿:將浸泡后的紙漿送入打漿機(如水力碎漿機),通過高速旋轉的刀片或葉輪對紙漿進行攪拌、剪切,使纖維進一步分散成單根纖維狀態(tài),同時將殘留的細小雜質(如油墨顆粒、細小紙屑)初步分離。
凈化除雜:
篩選:紙漿通過篩網(wǎng)(如圓網(wǎng)、斜篩)過濾,去除未完全破碎的紙片、較大雜質(如小石子、塑料碎片);
凈化:利用離心力(如凈化機)分離密度較大的雜質(如泥沙、金屬碎屑),確保紙漿中無硬雜質,避免損壞后續(xù)設備。
三、脫墨:去除紙張上的印刷油墨
廢舊書本含有印刷油墨,脫墨是保證再生紙白度和質量的關鍵步驟(若生產(chǎn)本色再生紙,可省略此步驟)。
化學脫墨:在紙漿中加入脫墨劑(如表面活性劑、燒堿、雙氧水等),通過加熱(50-70℃)和攪拌,使油墨顆粒從纖維表面脫離并乳化分散在水中。
浮選脫墨:將含油墨的紙漿送入浮選槽,通入空氣產(chǎn)生氣泡,油墨顆粒因疏水性吸附在氣泡表面,隨氣泡上升至液面形成泡沫,通過刮板刮除泡沫,實現(xiàn)油墨與纖維的分離。
洗滌脫墨:對于殘留的細小油墨顆粒,通過多次水洗過濾,進一步降低紙漿中的油墨含量,提升紙漿白度。
四、紙漿漂白(可選)
若需生產(chǎn)高白度再生紙,需對脫墨后的紙漿進行漂白:
常用漂白劑為雙氧水(環(huán)保型),在堿性條件下通過氧化作用破壞殘留色素,提高紙漿白度;
避免使用傳統(tǒng)含氯漂白劑(如氯氣),減少環(huán)境污染。
五、抄紙:將紙漿轉化為紙張
抄紙是將紙漿通過成型、脫水、干燥等步驟制成紙張的過程。
調(diào)漿:在紙漿中加入適量清水稀釋,控制紙漿濃度(通常為 0.5%-1%),并根據(jù)需求添加輔助劑(如淀粉增加強度、施膠劑提高抗水性)。
成型:紙漿通過流漿箱均勻噴灑到移動的網(wǎng)布(如銅網(wǎng)或塑料網(wǎng))上,水分通過網(wǎng)布的縫隙初步過濾,纖維在網(wǎng)布上形成濕紙頁。
脫水:濕紙頁進入壓榨部,通過輥子擠壓進一步去除水分,使紙頁厚度減小、密度增加,同時纖維之間結合更緊密。
干燥:壓榨后的濕紙頁(含水量約 50%)進入干燥部,通過蒸汽加熱的烘缸或熱風干燥機烘干,使水分降至 8%-10%,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干紙頁。
壓光與卷?。焊稍锖蟮募垙埥?jīng)過壓光機的輥子碾壓,使表面更光滑、厚度更均勻;后通過卷紙機卷成大紙卷,完成初步成型。
六、后加工(根據(jù)需求)
裁切:將大紙卷根據(jù)成品規(guī)格(如 A4、書籍開本)進行裁切;
復卷:對于需要不同長度的紙張(如衛(wèi)生紙、包裝紙),進行復卷處理;
加工特殊紙張:若生產(chǎn)瓦楞紙、牛皮紙等,還需進行層合、施膠等額外工藝。
流程核心意義
廢舊書本再生造紙的核心是通過纖維回收 - 凈化 - 重組的過程,實現(xiàn)資源循環(huán)。與原生紙生產(chǎn)相比,可節(jié)約 70% 以上的木材、40% 的水和大量能源,同時減少 30% 以上的污染物排放,是環(huán)保與資源利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