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技術
微生物菌肥的施用上有一定的要求,不宜久放,隨購隨用。施用前應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受熱、受潮及陽光直射,且不能同時與化學肥料直接高溫造粒。生物肥是活性物質,它在施用上對土壤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如溫度、水分和酸堿度等指標,因此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條件,否則難以獲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施用方法
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方法較多,主要有拌種、穴施、基肥、追肥、蘸根、種肥、淋芽、沾蔓等。不同肥料對不同的作物有適宜施用方法、施用量和施用時間。在因施用方法不同而引起的產量或品質差異不顯著的情況下,就需考慮哪種方法更省工省時、經濟有效。田間試驗表明,在李樹幼果期根際澆施微生物肥料5~10mL/株1~2次,可明顯增強樹勢,提高果實品質,增加產量,其中以澆施10mL/株2次的效果明顯。以用微生物肥料450~1 500mL/hm2拌種對棉花都有增產作用,但1 500mL/hm2用量效果:水稻用菌根菌肥拌土法比浸根法的增產效果更好。
施用條件
土壤類型、質地、pH值、肥力和水分條件都會影響施入土壤的微生物菌肥中的微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從而影響肥效。土壤含水量對微生物菌肥的肥效有顯著的影響,當土壤含水量高于9%時,菌肥的施用可以促進土壤堿解氮的增加。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菌肥的促進作用增強,當含水量為13%~16%時,土壤堿解氮值,菌肥的作用強。土壤含水量低于13%或高于16%時,菌肥對土壤堿解氮的作用均受到限制。
有效活菌數(shù)是微生物菌肥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因此做好微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十分重要。同時,應在產品合理組成、工藝路線和應用效果方面加強研究,以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在菌種的組成和工藝路線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加強對發(fā)酵物料腐熟度的研究。要加強對微生物菌肥的宣傳、推廣,從生物有機肥產品特性、作用功能、施用方法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宣傳推廣。隨著全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重視和社會對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世界各國均正在加大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的開發(fā)、生產及應用力度。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微生物菌肥一定能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為農業(yè)增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