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方式
“那段旅行時光讓我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中國以外的世界,是我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33年前的馬云,通過一次旅行,打開了顛覆自己的世界之窗。
剛剛打開改革開放大門的中國,迎來了一支來自澳大利亞的代表團,他們的行程主要圍繞中國幾個核心城市,包括杭州。
莫利一家也在其中,1980年7月1日,他們來到了杭州。在西湖邊游逛的時候,一個和戴維年紀相仿的中國男孩走上前來,微笑著用略顯稚嫩的英語和他們打招呼,而這個十幾歲的中國男孩,就是馬云。
一場不期而至的友誼,戴維與馬云成了筆友。
在那之后,馬云開始定期與戴維,以及他的父親肯·莫利通信,并和戴維一樣稱肯為“father”。在書信期間,肯還讓馬云把字據(jù)留大點,這樣在回信可以細致的糾正,幫助馬云更好的學習英語。
這樣通訊持續(xù)了5年。
馬云終于考入了杭州師范大學,就在那年暑假,肯邀請馬云:年輕人,到澳大利亞來看看吧。
在經(jīng)歷7次拒簽之后,21歲的馬云在肯的鼓勵和幫助下,終于拿到了簽證。
這次旅行打開了馬云的眼界,繁華與寧靜相得益彰,人文與自然和諧共處,近距離的感受當?shù)厝说娘L土人情和日常生活,讓他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生活,認識自己。當馬云回到杭州后,他好像變了一個人:“這世界太有趣了,這世界太獨特了,你需要去體驗,你要用自己的大腦去感受?!?/p>
32年后,當馬云第三次來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回憶起那個時刻,他這么說到:
“(1985年)在紐卡斯爾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guān)重要。我出生在中國,是中國制造,也從未離開過中國。但來澳大利亞改變了太多過去的認知,我開始覺得必須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馬云向紐卡斯爾大學捐款2000萬美元,這項獎學金將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經(jīng)歷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它的人們?!?/p>
這是少年馬云的故事,也是關(guān)于旅行,邂逅不一樣人生的故事。
在和西湖邊那個少年相識24年后,肯·莫利去世了,享年78歲。曾經(jīng)的少年馬云,也已到不惑之年,在馬云致肯的唁電中,他還說自己曾計劃有,能與肯一起乘西伯利亞鐵路旅行。
其實,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一件很難實現(xiàn)的事情:
比如在惠州惠城生活,你只需要半小時的時光,便能跳出你原來車水馬龍的生活圈子,來到一個集山林湖泉之地,人文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鄉(xiāng)村,洲際酒店與山野隱墅的秘境。
像馬云一樣,跳出原來的圈子,在旅行中,去觀察生活,去審視世界,去認識自己。
黃沙洞度假區(qū)
在千畝秘境中,發(fā)現(xiàn)真我所在
青山郭外斜,綠水繞指柔
藍天映湖境,白鷺云上游
青草如臻玉,驕陽掛枝頭
在人文古村中,洞悉生活本質(zhì)
萬畝秘境四月天,千山小墅拾春趣
繞田閑步看苗生,農(nóng)家細語隔隴聞
宗祠故里載百世,門前游人憶桑梓
在酒店隱墅中,臻享質(zhì)感人生
洲際酒店,匹配人士的商旅之驛
惠林溫泉,更具保健價值的醫(yī)療溫泉
果嶺別墅,縱享臻稀秘境的質(zhì)感人生
遠見卓識并不是成功者的天賦,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洞察與不斷反思得出來的結(jié)果。
旅行的經(jīng)歷能夠讓人聚焦未來,發(fā)現(xiàn)在工作與書本以外的事情,頓悟生活。其實只要像馬云那樣,敢于跳出原來的生活圈子,勇于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會晤形形色色的人,總會有特別的機遇與感悟,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