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從2020年開始,日本小學階段將把編程納入必修課,目的是為工業(yè)4.0儲備人才。也許未來10-20年之間,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工作可能有一大半已經(jīng)被自動化了。還有一種說法,現(xiàn)在的學生有65%將來所從事的職業(yè)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職業(yè)。
我們經(jīng)??吹剑恍┬『⒃贗pad上觸觸畫畫,但要具體看他在玩什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這里引出一個話題,我們希望孩子被電腦程序左右,還是由孩子自己左右電腦程序。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是在制作過程中進行學習的,他們在組裝電腦或者寫代碼的過程中是可以學到許多東西的。孩子們在制造他們覺得有意思的東西時,才會真正用心完成。
那么,孩子現(xiàn)在喜歡什么呢?也許就是游戲、動漫、音樂等。為了讓他們能真心喜歡,我們開發(fā)了Root軟件。如果一些教師看到Root軟件3分鐘的畫面后一定會說,這不就是玩嗎?但事實并非如此。 比如,在日本仙臺市一所小學的一節(jié)課上,教師帶孩子們給大家演示貓捉老鼠的游戲,一個學生設計的是讓老鼠遇到貓就變大,結果老鼠變得比貓還大,做出來的游戲太好玩了。而他與教師指導的是完全相反的,貓是變小了,他把速度變成0.001秒覺得動起來很有意思。實際上,教師指導孩子時,只是跟大家說把這個數(shù)字設置成0.1秒或0.2秒就可以了。 因此,如果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這些孩子也許是不聽教師講的,完全是與教師反著來。但實際上,他們是自己有了思考后不斷去嘗試、改正,慢慢地推進。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而我們認為這是傳統(tǒng)教育很難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