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末年社會空前黑暗,專制統(tǒng)治進一步加劇,而鼓吹以國粹激勵種性,進行種族革命,并有著深衣(漢服)入殮的家族傳統(tǒng)的章太炎稱自己:“太炎遺老者,二百五十年之彭鏗也,身為皇漢之逸民”。認為自己是大明王朝的遺民!并于西元1902年在日本,于崇禎殉國的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那天舉辦“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紀念會前當日本警察問章太炎你是清國哪省人?章太炎回答說:“余等皆支那人,非清國人,是大明王朝的遺民”。日本人驚訝不已。而在章太炎即將往生的前一段時間,章太炎徹夜不停的看明史。很明顯現(xiàn)章太炎先生是一個正直的“明粉”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雖然一生想重修《明史》《明通鑒》作后明史,但是事與愿為,且經(jīng)過滿清的文字獄后難度很大,生前曾說:“東南大學中友人有發(fā)愿修《明史》者,仆謂此事甚難。因明人遺著十不存一也"。無比的感嘆,后人如柳亞子,錢海岳等想修明史,也是歷盡艱難,終也只有錢海岳完成了可以納入“信史”的“南明史,將弘光,隆武,永歷納入本紀,由中華書局出版。
章太炎生前十分反感,滿清官修《明史》沒有把“弘光,隆武,永歷”三位皇帝納入本紀之中,夾雜在宗室諸王中,并說乾隆時期修過明史已經(jīng)不逮明通鑒。
章太炎先生這么說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自己給出解釋,為什么要把這三位列入本紀是這樣說的;“明末三帝,不列與紀,而其臣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及三朝將相四十余人,皆有列傳,此其所事何主?所立者誰之朝邪?去本干而存枝葉,首尾橫決,遂至與此,于義為不通矣!
說到底還是黑暗的滿清干的太過分了,在《清史稿》太祖本紀中居然這樣寫道:“太祖天錫智勇,神武絕倫。蒙難艱貞,明夷用晦”。實在是太過分了,一點都不坦蕩,相比是十分小肚雞腸。
南明政權的合法性一直都在,相比滿清在當時那個環(huán)境是很不正統(tǒng)的僭越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