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山里的墓地,不禁讓人背后發(fā)涼,而如果在鬼節(jié)這天到大山墓地去,更是自帶三分瘆人色彩。裴婆婆在這里售賣香燭紙錢已有5個年頭了,鬼節(jié)這天和往常一樣營業(yè)。問起在這樣的地方做生意有什么忌諱,她說:“老祖宗交代過,很多事情要遵守。”
裴婆婆會在下午5點前準(zhǔn)時收攤,她說:“這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收攤后所有小販都會選擇黑布把攤位遮起來,畢竟黑色是不引人注目,在這里不可以太招搖,不然......”
雖小販們還能選擇收攤,然后回家。但對于守墓人老譚來說,就像天天住在“墳堆”里,夜里還要巡視……年近6旬的老譚住在墓地一旁的小棚里快10個年頭了。
在日常巡視中,老譚也碰到過稀奇事:“插燭小盆被打翻,供果被咬一半……面對這些,老譚會找到科學(xué)的解釋來安慰自己:“小盆打翻是風(fēng)太大,供果被偷吃是鳥或老鼠干的‘好事’?!?/p>
雖然老譚并不信邪,但在他簡陋的值班室桌上,卻放著3柱香。關(guān)于這一點,老譚說起一件離奇往事。
有一次他午夜巡視,身旁一座墓碑直接倒塌,那聲音在夜晚堪稱巨響。“當(dāng)時覺得挺邪門的,我就給那墓碑上了一炷香,然后沒敢耽擱,第二天天一亮,就趕緊找人將墓碑修葺好?!崩献T說,即使他內(nèi)心并不迷信,但對這一切還是保留著敬畏之心。
開始接手這份工作,家里人反對:“說這地陰氣重,健康的人呆久了也會生病?!钡@幾年下來,老譚都過著正常生活,用他的話說:“心中坦蕩,在哪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