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代表,中國古代的王朝一向都對不適合耕種的地方棄如敝履,比如西伯利亞等地,就是因為蠻荒而被中原所輕視。并非清朝才割讓,希望的朝代,對西伯利亞等地都非??摧p。后來,因為偶然出現了一些雄才偉略的君王,出于戰(zhàn)略目的,中原開始開拓疆域。
比如漢武帝為聯合西域夾擊匈奴,而經略西域;為開拓商貿而開拓西南夷。隋唐時代不愿坐視東北高句麗做大,而出兵以滅之。古代帝國的版圖越來越大,除了可以耕種的傳統(tǒng)內地,也包括了苦寒的外東北、大漠黃沙肆虐的西域、地形復雜民族眾多的西南,甚至后來也包括了高寒的青藏高原。
然而,地處東北的朝鮮半島卻一直沒有完全被中原所徹底管轄,為何?朝鮮半島雖然物產遠不能與中原相比,自然條件也是,但總比西域等地要好的多。
古代的朝鮮半島,雖然不適合大規(guī)模農耕,卻盛產金銀與銅礦,中原一度從高麗與后來的朝鮮輸入白銀與銅礦。而朝鮮半島戰(zhàn)略地位重要,尤其在元明清時代,是拱衛(wèi)京畿的一道天然屏障。
中原王朝之所以不愿將朝鮮半島徹底征服,主要還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宗藩體系”與禮制。上千年來,中原一向奉行“王道”,對于臣服自己的勢力,不僅不過度干涉,反而加以保護,即便是對邊疆少數民族,也是采取羈縻制度,象征性管理。尤其是后來的朝鮮王朝,對待中原更是恪守君臣之禮與父子之情。
中原王朝將朝鮮王朝當做藩屬國的一個典范,若是中原吞并了它,恐怕宗藩體系無法維持下去。因此,中原王朝幾千年之間,也沒有將朝鮮半島徹底納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