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是中國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中國民俗傳統(tǒng),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jié)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jié)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舞獅起源眾說不一。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后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tài)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扎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